由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专注于中国龙的画法研究
古老的中国有非常深厚的瑞兽文化,麒麟就是其中之一。麒麟作为瑞兽一直是仁德、吉祥、美好的象征,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身、狮眼、鱼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据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麒麟的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所谓“集美”,通俗地说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一种表现。这种理念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
麒麟是以鹿类的特征为主,融合了龙、牛、马的成份而形成的。有学者推测麒麟可能是周氏族的图腾,因为周人原居西北,那时的西北,水草丰美,适宜鹿类的生长。
到了封建社会,龙、凤被最高统治者所占用,失去了原来的图腾的意义,而成为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这时走到了民间,老百姓期望它能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麒麟作为吉祥瑞兽,在中国古代各朝政治中也常被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故称一品麒麟。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为麒麟,可见其地位仅次于龙。
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也被制成各种饰物,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红楼梦》中出现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的麒麟不仅是护身符,也是暗示婚配的一种信物。在黄梅戏《女驸马》中,一对玉麒麟也是代表爱情的见证,大喜之夜,双方麒麟终于成双成对。